注意力不集中,好動;方向感差;不愛閱讀;書寫速度慢,字跡不規則;討厭被人觸摸;愛吃手或咬指甲;陌生環境膽小、粘人或容易緊張;情緒不穩定,不和別人接觸、玩耍;有打人、咬人動作……若您的孩子存在這些現象,那么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及時進行專業的測評,確定孩子是否“感統失調”了。
雖然輕度的感統失調可能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消失,但中重度的感統失調癥狀,如果不得到及時地訓練調整,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。如果已經確認孩子存在感統失調的癥狀,那干預訓練一定不能少。
感統訓練,即感覺統合訓練,是指通過一系列專業的活動和方法,幫助孩子有效整合來自視覺、聽覺、觸覺、本體覺和前庭覺等感官的信息,從而提升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,促進身體與大腦的協調發展。
那么,感統訓練究竟適合哪個年齡段的孩子?不同年齡段又該如何進行呢?
今天,我們就來一一揭曉。
這一階段是寶寶大腦自主發育的黃金階段,此時會形成專用的神經通道,主要是通過各種感官互相配合獲取信息來認識世界,嬰兒在6個月時能夠翻身,7個月時會坐,8個月時會爬,1周歲時會走,在1歲半時,嬰兒便能逐漸明白一些常用詞的意思。故在這段時間家長朋友們要給予孩子溫柔穩定的感官體驗,促進寶寶的感官發育和運動發展。
訓練方法:
在嬰兒時期家長朋友們可以在寶寶睡醒或是換尿布的時候,可以給寶寶做做按摩操,雙手搓熱,輕輕地從上至下按摩寶寶的四肢、手腳、胸腹、后背,動作輕柔地給孩子提供觸覺刺激;在舊手套的各個部分縫上質地和顏色不同的碎片——法蘭絨布、絲、棉、尼龍布、燈芯絨、天鵝絨——每個手指上的碎片都縫結實,然后讓寶寶觸摸感知不同質地的布料,看不同的顏色。輕輕搖晃搖籃或嬰兒車或是抱著寶寶慢慢地前后搖擺,讓寶寶感受前庭覺的刺激。
1-2歲時的寶寶雖然還會時不時地把東西塞進嘴里,但往往只咬一下就拿了出來,喜歡用眼睛去觀察,用手去把玩,還喜歡用手到處去觸碰東西。這正是培養手掌觸覺辨識能力的大好時機,幫助寶寶穩固精細動作的基礎。
可以在吃飯時讓寶寶自己抓飯吃,讓他感覺什么是“熱”,在洗手時,把手放在清涼的水里告訴他什么是“涼”,促進寶寶手掌觸覺的發展。媽媽還可以跟寶寶一起用細線穿扣子、串洞,或者讓寶寶拿著筆涂鴉,培養寶寶精細動作發展。
2-3歲階段的孩子不僅可以單獨活動每一根手指,也可以協調幾根手指的活動??梢杂幸庾R地給孩子玩拼圖、穿木珠、魔力沙和黏土等需要動用一點點腦力的小玩具,提高孩子的進行動作完成能力。
可以讓孩子獨自上下樓梯、金雞獨立、蹦蹦跳跳,改善孩子的身體協調性,改善前庭覺和本體覺能力,無論是滑滑梯、蕩秋千、攀爬架、浪板、蹺蹺板等,都是感統訓練不錯的選擇。
這時期兒童大腦專用神經通路隨感覺整合而增多,并使大腦五個語言區都發育成熟并建立聯系。
這個階段的兒童應能說出1000多個詞匯,開始具有語言能力和記憶能力,并能控制自己進行有目的的活動,這個時期是兒童語言、智力、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。
同時,3歲之后孩子的大腦對身體的控制能力更強,家長要讓孩子多運動來提升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。
訓練方法:很多孩子喜歡鉆來鉆去,在樓梯里爬上爬下,這個時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,家長不必刻意阻止。
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進行大運動的感統訓練,比如,練習單腳跳,讓他們跳起來用頭去頂懸掛在空中的球等。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通過一些訓練精細動作的游戲,比如穿珠、夾豆、涂色、描線、拼圖、剪紙等,更好地開發孩子手的功能。
家長朋友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,鼓勵孩子自己復述故事情節的方式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,增強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。家長們也可以問問孩子:“今天過得開不開心呀?”引導孩子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想法。
利用八步唇舌操、繞口令等游戲鍛煉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。
在這個時期,兒童已經具備了一些較為復雜的心理和行為反應,注意力、自我控制力、記憶力、語言表達等能力會有明顯地提高,并且會出現一些諸如音樂、舞蹈、繪畫的特長。另外,該階段大腦神經元之間連接的速度相對減慢,從高速度的發展轉變成了高質量的發展。
這一階段的孩子一旦進入小學,感統失調的表現就會凸顯出來,這時要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感統訓練,抓住大腦發育關鍵期。
訓練方法:可以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球類活動,如排球、網球、乒乓球、羽毛球等,尤其是排球、網球和羽毛球,可以幾個人對打,也可以對墻練習,球類運動對小肌肉、大肌肉協調以及反應速度、靈活性都很有幫助。
要是想親子互動更強的話,可以與孩子一起玩拋球擊掌,準備一個質量較輕的軟球,將球拋向空中后擊掌數次,之后接住球,擊掌次數多者獲勝。游泳也是這個年齡段訓練感統的一種選擇,在游泳過程中不僅全身都在動,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能夠得到提高,而且由于水對孩子皮膚的特殊撫觸作用,他們的觸覺防御也會大大降低。
這時兒童腦重已經近似成人的腦重。12歲的兒童如果感覺統合功能發展良好,那就已經初步具備了適應環境的能力,能夠迎接環境帶來的挑戰,成人后也會比較容易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、情緒控制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。但是,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的問題更加凸顯,解決的難度也會變大,因此要把握好感統訓練的最后階段。
訓練方法:首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家長應該多結合實物教導孩子,同時應該注重孩子的情緒培養,在家里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環境氣氛,減少甚至杜絕不良情緒的氣氛。其次是在平時可以鼓勵孩子多參加公眾性的活動,在與其他人的接觸中,自然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了。
其次,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,可以讓孩子多活動,如:連續拍球,讓孩子拍籃球,要求能連續拍3次以上,而球不至于飛走,以鍛煉孩子的手臂控制能力,提高兒童手眼協調能力;傳送物品,讓孩子用勺子把兵乓球送到距離超過2米以上的地方,可以先嘗試讓孩子傳送立方體的積木,在距離較短的地方傳送,等孩子熟練了之后,再換成乒乓球等。
通過對兒童成長發育各個階段和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綜合分析,我們可以看出0~12歲是兒童生理和心理都漸趨成熟的發展關鍵時期。
感覺統合訓練就是抓住這一關鍵時期,將兒童生長發育規律和訓練的特點相結合,進行由粗到細、由簡到繁的持續性訓練,從而達到補差培優的目的。
其實,感統失調并不可怕,它壓根就不是一種真正意義的病癥,通俗的解釋就是:它僅僅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,正常的孩子也會存在感統不夠好的情況,只不過還未影響他的正常生活。